成功加盟
宏艺轩红木家具
我们将会在10分钟内给您致电,请保持通话畅通
小编想问一个问题,你觉得一个3岁的孩子就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早不早?
关于为什么要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和自主的空间?很多家长会说,为了培养他的独立性、自主能力和起居技能。然而,这种认识与实际情况在因果关系上完全相反。
我们并不是因为给孩子提供私人房间,才提升了他们的独立性;实际上,我们给孩子提供私人房间,是为了迎合孩子们日益提升的自我意识和独立需求。
不管是宝宝房还是游戏角,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或房间,其实都是越早越好的。一般来说,学龄前的孩子就应当有自己的独立房间了,他们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走出房间,开始和父母、朋友、同学社交。
如果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,家长在孩子六岁前不能提供一个属于孩子的房间,九岁则是下一个时间节点,在这个年龄段,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,独立的生活空间对他们而言,已经是一种比较迫切的需求了。
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,在硬件上为孩子提供一个房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,更多父母在意的是如何对孩子及他的房间进行“管理”。但是,比“管理”更重要的,其实是父母们应当先正确的认识孩子在自己房间里的权利。
亲子关系专家卡尔·皮克哈特博士( Carl Pickhardt ),提出了家长应当关注的四项“空间权利”
1、空间的庇护权
孩子的房间是一个区别于学校、客厅的地方,它没有其他地方的那些琐碎的硬性要求,安静而自由。随着孩子年龄渐增,当他们面对压力感受的时候,很有可能不会再直接奔向父母的怀抱,甚至有些烦恼也不会向师长与朋友倾诉,他们会渐渐学会向成人一样独自应对一些压力——听音乐、阅读或者深刻的思考。
这时,他自己的房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庇护空间,在这里,他们获取了宝贵的安全感与私密感。同时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非常反感父母不敲门就进入自己的房间。
2、空间的控制权
很多家庭中关于孩子房间的争执,都来自于对于空间控制权的交割不清:孩子在房间里能干什么、不能干什么;孩子有没有自己打扫房间的义务;熄灯睡觉的时间等。
在孩子稍微年长一些的时候,这样的对话可能会出现多次:“这是我的房间!”“但这是我的家!”甚至一些家长还会说些气话:“你不收拾就给我把门关上,省得我看见糟心!”房间虽然是属于孩子的,但是家长与孩子有必要达成在空间控制上的共识,就算这些共识需要磨合与彼此迁就,其实还是有必要的。
3、孩子的隐私权
家长对于孩子隐私的重视和认同,很直接地影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。在家长眼皮子底下“一览无余”的孩子们,虽然在表面上得到了更加妥善的监督与照顾,而实际上因为难以分割自我和家长,造成了独立性发展的滞后。
尊重孩子在自己房间里的隐私权,是不少中国家长应该补上的一课。但是,隐私不应当与家庭里的纪律相左,隐私也不是让孩子们的健康或安全面对风险的借口,提前跟孩子沟通好相关的事项是非常必要的。
4、自我表达的权利
孩子们对房间的布置与装饰,就像孩子们对自己穿着的偏好一样,意味着自己青睐的风格,喜欢的图案,甚至秉持的价值观。但在很多家庭里,孩子们在这一方面的自由度并不高。
当然,孩子们所表达的内容与观点本身的对错美丑可以探讨,但这种表达的自主性与权利,是应当得到家长百分之一百的支持的。我们把一个空间给了我们的孩子,那这个空间的主人对于空间的展现和表达,当然也是有发言权的。
1、做好长期磨合的准备
很多家长把给孩子房间这件事看成了恩典,仿佛自己是个皇帝,孩子在这个房间里能做什么、做到什么程度,完全可以由家长来约束,其实这种思维少了一点“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”的信任和洒脱。既然我们出于“独立自主”的缘由而辟出了这个空间,家长对于孩子和他的房间的监督管理就不应当过于强势。
我们可以先设立一些和健康、安全、整洁有关的基本规矩开始施行,然后再以类似“修正案”的形式加以改善,而随着孩子年龄渐长,也会增设学习、社交这类新的基本条目。不过,不要寄希望于单方面的设立规矩能解决一切问题,或许孩子十八岁上大学走的时候,关于他自己房间的规矩还是没有最终完善——但是与之相关的规矩设立、平等交流、有价值的沟通,都是意义非凡的。
2让孩子参与到房间的规划、设计与使用中
房间的颜色、风格、家具等元素,其实都是应当听取孩子的建议和要求的。我们提供给孩子的应该是一个温馨的房间,而不是冰冷的宿舍。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做决定,但实际上他们做的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到位。孩子对于自己房间的规划与布置,始终都是有相当决定权的。
关于孩子与他们的房间,我们有太多需要注意和值得尝试的事情了。正如开头所说,我们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房间,并不是为了促成他们的独立与自主,而是恰恰相反——我们愿意为一个已经足够独立自主的孩子,提供一个让他表达这种优良特质的空间。
今日已有1500位代理商成功提交代理信息!
我们将会在10分钟内给您致电,请保持通话畅通